端午佳节眼瞅着近了,除了吃粽子,各地的龙舟赛成为一大看点。
关于龙舟,你的印象可能是这样子的……
挥桨、呐喊、斩浪、擂响战鼓,一场荷尔蒙爆棚的硬汉燃情。
赛龙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龙舟一词,最早见于先秦古书《穆天子传》卷五:“天子乘鸟舟、龙舟浮于大沼。”龙舟的由来,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。
壹,纪念龙神说
相传广西有位渔人在水沟里无意中解开了小蛇的千年枷锁,小蛇化身为龙,并灌沟成河,为当地带来五谷丰登。为纪念神龙,人们把村子改名为龙头寨,并举行龙舟比赛。
贰,纪念屈原说
这个传说流传最广,影响最广,古时楚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,便划船追赶拯救,为龙舟竞渡之起源。
叁,盘瓠招魂说
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,生六儿六女,儿女互婚配,繁衍成苗、瑶、侗、土、畲、黎六个民族。盘瓠死后,六族人宴巫请神,为其招魂。因沅陵山多水密,巫师不知他魂落何处,就让各族打造一只龙舟,逐溪逐河寻找呼喊,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。沅陵龙舟比纪念屈原的说法要早3千多年。
肆,祭龙说
据闻一多考证,端午节民俗出现的时间比屈原早得多,他认为,五月初五应该是“龙的节日”,主要起源于南方吴越民族部落举行图腾祭的日子,赛龙舟则是祭仪中半宗教半社会性的娱乐节目。这一说法在近代端午节令的研究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。
伍,不同地区有不同寓意
不同民族、不同地区,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,有纪念伍子胥说,纪念孝女曹娥说等。比如贵州苗族,是为了纪念苗族古代一位潜入水中与毒龙搏斗而牺牲的老人;福建仙游,纪念背着宋代最后一个小皇帝投海殉国的宰相陆秀夫。
在历代的龙舟中,隋炀帝搭乘的龙舟大概是最豪华富丽的。东京梦华录说它长有三、四十丈,宽三、四丈,船头到船尾的鳞和须上都雕镂着金饰,船上两边有十几处阁子,中间设了御座,上面还有层楼和观赏台。龙头上有专门的人舞旗,左右水棚排列如桨,很像飞腾在空中。
有关龙舟竞渡的趣事也很多。宋朝人张岱曾用怒、悍、绚、愣、节、危、险七字形容龙舟竞渡,描述非常精彩。
瓜州龙船一、二十只,刻书龙头龙尾取其怒;傍坐二十人持大楫,取其悍,中用彩蓬,前后旌幢绣伞,取其绚,撞其锣挝鼓,取其节,后列军器一架,取其锷;龙头上一人足倒竖,取其危;龙尾挂一小儿,取其险。
广州有一首赛龙舟的歌谣说:初一龙船起,初二龙船忌,初三初四龙船划崩鼻。广州当地的龙舟,每年赛后都藏于水底泥沙中,至次年五月初一才拖出来,经过一番修理,然后开展竞渡。所谓划崩鼻,是说让龙舟连鼻子都要给砸崩了,可见竞争的激烈。
广东人的竞渡确是激烈。尤其民国初年,每逢端午前后,珠江上都有竞渡之戏。当时广东各县城都派队参加,往往为了胜负之争而起械斗。所以参加竞渡的人都得准备枪枝弹药,遇到冲突发生时就以武力解决。当地警察单位对此很感烦恼,经常会下令停赛龙舟。
龙舟竞渡本来是有益的休闲活动,既可团结地方、又能锻炼体格。结果却由此引起争执冲突,甚至打架闹事,这就失去了端午竞渡的本意。所谓上善若水,同舟共济。如何消解竞技中的戾气,解决诸事不顺,恋爱成功、好运爆棚、事业高升,粽子中的王者,全家吃撑只要一根的“分享粽”,各位了解一下。
你一定没见过近半米长的粽子。长粽因其粽身较长,人们总是将它切段与家人一起分享。每逢端午,老阿姨们便会在家包好长粽等着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们回家团聚。从祖辈到孙辈,大家都为端午团聚起来,尽管只是自家亲手制作的长粽,一家人也会以此为系,团聚在餐桌周围,感受血缘亲情的凝聚。
这是个有情怀的粽子,它长,它潮,它香。
41cm长龙粽,粽子越长,情意越长。
舟型包装,内含十张潮爆的可撕海报小卡片
粽香,源自好食材。
优选遂昌农家自种高山糯米,香甜Q弹,一年一熟,质地天然。
山野灌木烧制灰汁浸泡糯米4-5小时,
天然植物碱,淡淡植物香,让粽子呈弱碱性,更加有益于人体健康
精选遂昌农家土猪肉,肥瘦黄金配比
香而不腻,鲜美醇香
粒粒入味,齿颊留香
农家精选红豆,颗颗均匀饱满
端午,少不了艾草香,这是节日必备的仪式感,每份长粽礼盒中包含2个特色小香囊,有没有很惊喜。除了长粽外,我们还特意准备了两种端午文化礼,可以定制你的个人专属或企业专属款!(享受定制服务须50份起)
端阳文化礼套装一:普通纸盒定制
定制区域示意
端阳文化礼套装二:特色木盒定制
定制区域示意
最后,价目表如下,感谢阅读,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“文创湖南”。
凡团购50份以上,可享受定制服务和团购优惠价,欢迎大家提前致电预约。
预定热线:0731-84329352,湖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。